河北游进古寺文保所长否认作秀,称积水已退,早前就想着进来看一眼才放心

2023-08-10 12:13:35 [来源:九派新闻]

开善寺里的洪水退了。


【资料图】

院子里的鹅卵石地面上还有些许积水,比巴掌还大的鲫鱼在水里扑腾。泥土变得松软,一脚踩上去,鞋子往泥里陷。红墙上的水迹和佛像底座的泥污,昭示着洪水曾经的位置和退去的速度。“最深的时候有两米多,一天下降50公分。”开善寺文保所戎所长说。

8月9日上午,各级文物保护专家到开善寺评估受损情况和后续的修缮方案。墙壁上出现了几道裂痕,石阶的砖块有些松动,除此之外,其他的问题不大。“现在砖块水分足,有膨胀,得等干透了,再看会不会收缩,出现裂痕。”保定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,需要等多久,没人说得准。“也许10天,慢的话说不定得一个月。”

8月9日上午,开善寺内积水基本消退。 图/九派新闻 王佳箐

3天前,开善寺的水位开始下降,戎所长着急察看殿内的受损情况,赤膊潜入积水,游泳进殿检查。这段视频在网络上受到了许多关注,有人夸赞文保工作者的敬业,也有人质疑他在作秀。

对于这些,戎只感到无奈,“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,就想着进来看一眼才能放心。”洪水退去前,他几乎每天都要趟水进来检查几遍。这几天他的左臂胳膊肘过敏,冒出一片瘙痒的红疹。对此事,他并不希望有太多报道,“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,我就是个看庙的,没什么了不起的。”

【1】洪水围困开善寺

开善寺被淹的那几天,戎所长急得觉都睡不好,“家里进水了,谁能睡得着?”

在洪水来临前,开善寺文保所在寺门口垒起沙袋,把纸质文物、碑刻拓片、档案资料、电脑提前转移,“能搬的都搬走了。”

但他们还是低估了洪水的汹涌。3日上午,村口河流的水位肉眼可见地往上涨。文保所的李东(化名)骑着三轮车,把办公资料一车一车往高处转移,“衣服都汗湿透了。”洪水漫上河岸,涌入村里,通过排水管道反溢进寺里。戎一米七的个头,积水淹到他的胸口。

消防队用一小时能抽四千立方水的机器排水,“一点用没有。”水排到街上,打了个转又回流过来。抽了两个小时,水位一点儿没下降。第二天,积水已两米多深。他们通过无人机查看,只见昏黄的洪水淹没大殿台基,香炉只剩尖顶,9500平方米的寺院像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池塘。

洪水来临后的开善寺。图/高碑店市文旅局公众号

6日凌晨,山东德州平原县发生5.5级地震,其三百公里外的高碑店市也有明显震感。“洪水加地震,真的是开善寺的一次大考。”他想起就后怕。6日白天,水位终于开始下降。他估计水深有1.6米,如果自己直立在水里,只能露出半个头。有些深水区,脚根本踩不到底。

泡过动物腐尸的洪水,不知道有多少细菌。戎所长顾不上想太多,脱了衣服就往水里扎,尽量把头露出水面,避免喝到污水,狗刨式地往前扑腾。同事随手拍下的这段视频意外走红,让他受到了网络关注。

当时,大雄宝殿的台基已经露出水面。戎进殿察看时,殿里的积水已经自行排出了,“祖先的智慧是非常值得后人钦佩的。”淹没石板的水面咕噜咕噜冒着泡,“之前地基都是干的,现在吸饱了水,就跟往水桶里扔一块干砖一样,水往空隙里渗。”

9日上午,寺里的积水终于退了。“我这心总算是可以放下了。”戎所长对九派新闻记者说,“你早半天到,都还进不来。”石板上的淤泥湿滑,一不留神,就容易摔倒。大雄宝殿新修的红墙在转角处可见裂痕,裂口不到一厘米。

专家组比对了两天的裂缝大小,基本没有扩大。这是好兆头。洪水过后,石砖开裂并不会立刻显现出来。等吸水膨胀的石砖干透,收缩之后仍没有开裂,才算确定无碍。大殿原有梁柱主要采用松木,经历洪水侵袭,受损轻微。从这个角度看,它反而比石砖更坚固。

8月9日,工作人员测量大雄宝殿外墙裂缝宽度。图/九派新闻 王佳箐

【2】古寺守庙人

戎所长今年45岁,在开善寺工作已有16年。在这之前,他做过3年小学老师,后经调任,在高碑店市文体局文化科工作10年。2007年,他参与组建开善寺文保所,成为第一任所长。他形容自己的这份工作:“我就是个看庙的。”

新中国成立初期,开善寺被用作粮食仓库,1996年,它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0年到2006年,开善寺大修。在保留辽代梁架的基础上,新修了三大殿的围墙和台基。

戎所长刚到开善寺工作时,这里一片荒芜。“什么都没有。围墙破破烂烂的,有红砖有蓝砖的。院里一片杂草,没有树,也没有办公区,只有几间一百多年的坯房,清末的房子。没有自来水,没有变压器,没有空调和供暖,冬天只能烧煤炉子。”

和戎所长同期到开善寺工作的李东记得,当时资金缺乏,“一个月就挣五百块钱,水电煤都是我们自己垫付”。到了冬天,没有暖气,他们烧蜂窝煤取暖。直到2010年,修建过渡办公用房,他们才有了水电和暖气。

李东从小就喜欢练书法,爷爷16岁开始做石刻学徒工,一生以篆刻为业。他今年43岁,头发比戎所长更白。他说,做这份工作就得“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性子”。2011年,开善寺修缮围墙,资金一时半会批不下来,他垫付了一万五的工程款,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六七百元。

工作16年,他没有编制,仍属于劳务派遣员工,一个月工资三千多。他兼任村干部,有一千多元的工资。家人常说让他换一份工资高些的工作,哪怕做书法老师,经济收入也会比现在好。

但李东不愿意,他喜欢古建筑,喜欢石刻,也喜欢这份工作的清静。

【3】“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”

出高碑店东站,往东南方向八公里就是开善寺。它是我国现存的“八大辽构”之一,建筑承袭唐代遗风。褪色的木制梁架刻下千年风霜的印痕。

修缮完成后,开善寺曾经短暂地接纳过香客。今年4月25日,开善寺重新开放,游客免费参观。文保所的工作人员从最初的3人,增加到如今的8人,他们24小时守护古寺的平安。

据传,开善寺自明代以来,都没有经历过如此大的洪水。在此之前,文保所的主要工作在于防火、防盗、防止游客破坏。戎所长在任以来,这座藏身于村落的古寺,未曾遭遇过太大危险。

文保所的另一项工作在于征集文物。高碑店市区内发现出土文物,依法属于国家所有,文保所将其收集保存。李东说,寺院内存有八十多件石雕,包括石碑和雕像,年代最久远的可追溯至北齐。

文物征集并不是一件容易事。李东说,有人无意间发现出土文物,会主动上报。也有人将其视作私产,不愿意交出。

文保所往往会考量出土文物的保存情况、挖掘工作对房屋土地的破坏程度等因素,为上交文物的百姓提供一些经费作为补偿。但申请经费实属不易,李东说,最大的一笔费用也不超过一万元。

他们曾试图申请经费为这些石雕修建屋篷。但资金紧张,一直未果。

8月9日,戎所长带众人修复被洪水冲歪的寺院大门。图/九派新闻 王佳箐

前往开善寺的路上,玉米田里还有积水,玉米秆下半截裹着淤泥,依旧直挺挺地立着。寺门对面,几家农户的围墙被冲塌。村民陆续搬回,浑身泥泞的黑狗在路边寻找食物。直到9日,村里仍然水电未通。

洪水来临当天,寺院的监控设备受损。搬不走的电机设备,也几乎全部泡坏。寺院大门被洪水冲得飘摇欲散,斜靠在门栏上。一众人用钢管做杠杆,撬起木板,让其归位。戎所长对开善寺的泥泞模样并不觉陌生,他见证过古寺从破败到修葺一新的过程。他相信,不久后,这里将再次焕然一新。

戎所长的微信名叫“护宝叟”,头像是开善寺的大雄宝殿。转发国家文物局对于开善寺抗洪工作的报道时,他写道:“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”

九派新闻记者 王佳箐 发自河北高碑店

编辑 刘萌

【来源:九派新闻】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© 2021 起点早报网 版权所有,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